7月21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承办的“广为人知”社科学堂文史讲座之广府新语(98期)讲座《广东醒狮传承与传播》在越秀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吸引了众多醒狮爱好者。讲座由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主讲。

  赵伟斌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是“赵家狮”第五代传人、“南狮王”赵继红之子,自幼随父习艺,40多年从未间断过舞狮艺术生涯,在海内外授徒传艺超过一万人,先后带领“南国醒狮”团队出访全球30多个国家推广中国龙狮文化、交流表演和参加国际性龙狮大赛,获冠军和金奖100多项,2024年荣获广东省首届最美非遗人物称号。

  醒狮竟能走钢丝

  赵伟斌介绍,广东醒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作为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目前,广东醒狮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遂溪等地,在东南亚华侨社区也广为流传,成为海外侨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赵伟斌在讲座现场详细介绍了醒狮的技术动作和表演形式。

  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甚至能完成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

  赵伟斌特地带了一个狮头到现场,边讲解边演示:“醒狮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他的讲解和演示生动风趣,让全场听众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全神贯注。

  醒狮还能更新潮

  在赵伟斌看来,广州老城市的“老”,是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州新活力的“新”,应该是历久弥新,是一种生机勃勃的韧劲,是一股引领时尚的潮流,是不断发展的可持续力量。他认为,醒狮的喜庆、热闹、阳光、灵巧、勇敢、奋发向上、开拓创新都是广州精神的活写照。

  “醒狮正是不断地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才得以流传至今。今天,它可以做得更年轻、更新潮、更有魅力。”赵伟斌说。

  为了探索在“艺术+”和“科技+”模式下呈现非遗醒狮,赵伟斌作了很多尝试,他开发了深受大众喜爱的100多款醒狮文创产品,担任了舞剧《醒狮》的醒狮指导,对演员进行系统训练,将醒狮这一民间艺术推向更高的艺术殿堂。他自主创编了剧场版儿童醒狮剧,创造性地将醒狮与嘻哈舞蹈相结合,两年间曾三次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连演16场,场场爆满。

  他大胆地把非遗醒狮与科技相结合,用3D打印狮头,设计了VR醒狮和AR醒狮,并在2020年推出全球首款醒狮体感机器人。该机器人不仅有酷炫的醒狮外观形象,更实现了与操作者的毫秒级响应,能做出不同的打鼓和醒狮动作,完美再现“狮王争霸”情形。

  “我深信,用创新思维一定会让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包括醒狮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入人心,走出国门,走向未来。”赵伟斌说。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本文作者:

本文来源:文史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