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诞生于广东的科技巨头,横跨不同领域,在产业革命与科技变革的浪潮中强强联合,将碰撞出什么火花?

近日,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乾崑智驾在深圳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开发全球首个硬派专属智能驾驶方案,首发搭载新车即将上市。

继电动化之后,智能化已经成了汽车赛道转型的关键词之一,汽车与信息通信技术(简称ICT)融合发展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汽车需要ICT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而ICT产业同样需要汽车巨大的市场实现再发展。

从摘下“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成为全国汽车第一大省、新能源汽车第一大省,到电子信息产业贡献全省四分之一的工业增加值,站在两大万亿级产业交融并进的浪潮中,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紧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将如何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联合有何深意?

1+1>2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两大科技巨头在智能驾驶领域大胆尝试,双方技术赋能补齐短板,共同推动智驾技术革新,更好应对高强度市场竞争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与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一次握手,为何受到外界如此之大关注?

比亚迪与华为的这次合作,其实就是华为的乾崑智驾搭载到了比亚迪的新车上,但却不是简单的供应关系,而是更灵活的技术合作。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将与比亚迪的混动技术架构和车身控制系统融合,形成硬派越野品类的全新优势。

“比亚迪与华为的合作是两大科技巨头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大胆尝试,通过双方技术赋能,进一步补齐短板,共同推动智驾技术革新,这次合作对中国整个智能驾驶行业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汽车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建国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车企通过持续满足用户多元场景的精细化需求,以技术创新,放大自身产品的特定场景化能力,构建产品护城河和全球竞争优势。

从技术层面的整合,到市场战略与品牌势能的联合,比亚迪与华为的这次握手,已经实现了“1+1>2”的影响力。华为的车BU版图中多了一位重量级成员,比亚迪丰富了智能驾驶技术矩阵,而合作落地的车型也被寄予厚望:创造单品爆款,在越野“红海”市场重塑竞争力。

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强强联合”背后有着双方共同的诉求,也传达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的全新变化。

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多位业界人士达成共识,新能源汽车已跨越电动化的“起跑线”,正迈向智能网联化的“下半场”,开启更高阶的竞逐。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车市竞争愈发激烈,车企面临生死存亡的淘汰赛,而围绕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技术创新是胜出“王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ICT和汽车融合发展是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化现在已经成为继汽车电动化之后的主导性赛道,汽车企业需要与数字技术或传统的ICT产业进行融合,而ICT产业同样需要汽车巨大的市场实现再发展。

作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全球重镇,广东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尤其在智能网联产业布局上全面覆盖,涵盖整车生产企业、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传感器等关键配套供应商、创新平台机构、网联技术服务方、第三方行业组织等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面赋能智能汽车商业化落地。

目前,滴滴、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车企已经在粤港澳大湾区争先布局,以龙头企业主导带动全面发展的态势已呈现,并加速形成更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而广东汽车产业与ICT产业一直广泛“交友”,不断扩大“朋友圈”。

全球两个分属汽车与ICT产业的领先企业相拥,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更为高效的创新生态,提升广东智能汽车在世界的竞争力。

智能化下半场的竞争力从何而来?

汽车与ICT两大产业呈现高度趋同互补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将是智能化与电动化变革同时存在的技术变革,这也是如今广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的主色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汽车产量229.2万辆,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0.4万辆,同比增长25.7%,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26.6%,领先优势进一步凸显。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经超过了燃油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并且已经开始进入了“智能化”竞赛。汽车正演变成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即生活的“第三空间”。

“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是几个典型的交叉领域,对制造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表示。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将是智能化与电动化变革同时存在的技术变革。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技术发展和市场普及的重要拐点,而广东的创新活水将为下半场竞逐带来有力加持。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高达201.77亿元,同比增长41.64%,比同期净利润高出60.64亿元;广汽集团截至目前累计自主研发投入超500亿元,累计专利申请已超1.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42.1%;小鹏汽车计划未来十年全面投入AI智能技术,每年投入35亿元AI训练费用。

随着电动化赛道逐渐向智能化下半场切换,广东ICT产业进一步为技术领跑提供支撑,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广东省汽车智能网联发展促进会执行秘书长赵克刚指出,除了传统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创新案例,广东汽车产业在跨行业融合中受益匪浅。

以比亚迪的智能化架构“璇玑架构”为例,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组成,就像给汽车加上了大脑和神经网络,电动化不仅是机械层面的进步,而且是与智能进化相互支撑。

今年一季度,华为的研发费用投入为415.88亿元,同比增长13.81%,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销售收入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1%,ICT产业优势将AI与汽车产业落地融合,已经成了这家科技巨头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在核心技术领域,汽车与ICT两大产业开始呈现高度的趋同性和互补性,这也是如今广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的主色调。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峰建议,广东可以通过建立跨界合作平台,促进汽车制造商与ICT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基于AI的新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数据共享与标准化建设,构建开放的创新体系,也是推动跨行业融合的关键步骤,这将有助于广东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产业融合将催生哪些未来场景?

主动拥抱变化 产业链“有机”生长

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正在快速构建,跨行业融合助力制造业形成全新优势

在广州番禺,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里,汽车整车制造四大工艺中,冲压、焊接、涂装三大环节已基本实现100%的自动化装配,带动供应商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变,智慧工厂的探索还在进一步深入。

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变革深入,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随之而来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变化。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短短半年时间,随着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零部件项目与二期整车项目正式投产,每天750辆新车下线,力劲科技、壁虎科技、乾泰技术等超2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迅速落户,高端电子化学品专业园区正在建设,一条涵盖三电零部件、半导体、装备制造、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回收、贸易出口等环节的新产业链日渐成形。

这是广东汽车产业主动拥抱变化,上下游深度互动、跨行业跨界融合带来的产业链“有机”生长。正如广东省汽车智能网联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双玲所说,在新能源化、智能化时代,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正在快速构建。

当前,广东正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慧交通、城市治理、传统工业等跨界融合正在全面铺开。6月初,我省发布《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创造智能时代的经济新模式、生活新体验、治理新方式。

今年,一家新注册的公司搅动汽车行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车云等领域,登场半年市值突破千亿,并吸引了多家车企入股。

引望的股权交易“风云”,是头部整车企业与跨界科技企业的一次开放性尝试,这意味着集行业领先的技术、资源储备,尝试重构汽车制造的架构与生态,引领全新的汽车产业链价值体系。

广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走在了前沿,跨行业融合带来产业链韧性提升与核心技术进一步攻关,更重要的是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环节攀升。”陈峰指出,广东应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推动产业升级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形成面向全球化竞争的全新产业优势。

【采写】南方+记者 魏泓泉 许宁宁 郜小平 拱千舒

【统筹】郭小戈 袁佩如 李卓

本文作者:政经观察

本文来源:南方+